微诸城APP
诸城信息港——传播时尚信息 关注百姓生活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繁体中文

记诸城茂腔著名演员——孙日明 胡玉兰

郑翔隆

2017-05-08 15:10:34来源 诸城信息港

  编者按:笔者是诸城人,从喜欢上茂腔开始,就对诸城茂腔情有独钟,从小跟随老人听戏,王仙梅、陈艳琴、祁艳君等前辈的大名如雷贯耳,遗憾因为年轻没有见到过这些前辈的舞台风采。再到后来有幸看到了诸城剧团演出《梁祝》一戏的舞台实况,除了对主演李树梅、仲伟凯两位老师的精湛技艺表示赞叹外,更让我难忘的是孙日明、胡玉兰这两位老师在舞台上生活化的表演。2016年寒假有幸拜访到了两位老师,生活中的二老像自己家爷爷奶奶那样的和蔼可亲,更是让我越发尊敬。撰此文章聊表敬意,祝愿两位老人家健康长寿!

1.jpg

  提起来诸城茂腔,可能有些人觉得陌生,因为剧团消失的实在是太早。但提起来孙日明、胡玉兰两位来,在诸城老戏迷中,还会有不少人竖起大拇指。

 

  最初知道两位老师,是在电脑屏幕上,诸城茂腔《梁祝》一剧中由孙老饰演马文才、胡老饰演媒婆。记得胡老师一出场,一句评剧腔的“老身我家住在胡桥镇”声音清脆,让人印象深刻。而后孙老师与胡老师“文才我见干妈喜笑颜开”那场对戏,唱腔韵味独特、茂腔味十足,表演诙谐幽默、不温不火,展现出深厚的表演功底,这仅是二位退休后的舞台形象,想必全盛时期会更出色。更加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台上这对默契的搭档,在台下,竟是一对相伴了半个多世纪的夫妻。

 

  2016年初,有幸拜访了孙、胡两位老师。两位老人同庚,都是1940年出生,但可能是身为戏曲演员的关系,二老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两位老师非常热情的招呼我们,并跟我们回忆了许多过去的历史。

 

  初看诸城《梁祝》的时候,将二位老师定格为丑行。后来听了诸城县剧团别的剧目录音,才发现二老的行当并不只局限于丑角,而是各个行当均有相当造诣。孙老师1955年进剧团,初进剧团的时候,跟随冷宗顺学习小生老生,后来兼演三花;胡老师1957年进剧团,初进剧团跟随陈艳琴学习花旦,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陆续跟着王仙梅、刘桂英二位前辈学习青衣、老旦,并在剧团大拜师的时候拜刘桂英为师,再后来跟随剧团创始人尹翠云学习彩旦。

2.jpg

  两位老师从进团开始就跟随名师学习,各个行当都拿的起来,胡老师以青衣戏《陈三两爬堂》为代表作,但最让人熟知的还是《东京》中的老卖和《小姑贤》中的刁氏一角。尤其是《小姑贤》里面的刁氏,胡老师将这一角色塑造的精彩无比,几乎演遍了诸城的村镇、集市、山会,演出上百场之多,只要一提《小姑贤》中饰演婆婆的那个演员,即使观众叫不上演员的名字,也都会拍手称赞,可见这一角色是多么的深入人心。胡老师也因为在彩旦这一行当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彩旦之花”。

 

  孙日明老师是群力茂腔剧团落户诸城后招收的第一批学员,作为剧团的第二代演员,可以说是见证了诸城茂腔兴盛衰落的一位老人家。最初进团三个月后,他与陈艳琴合作演出的《王小赶脚》就大受欢迎。听孙日明老师的西京李彦荣这一角色,唱腔古朴,既达到了前辈老艺人那种松弛有度、收放自如的境界,又注重发音归韵、吐字十分清晰,避免了前辈那种因口松造成的咬字不清的问题,是孙老师艺术的宝贵之处。

 

  城县茂腔剧团从以李玉堂为首的第一代老艺人“一担筐篓”建立起来的群力茂腔剧团开始, 到1962年迎来了第一个发展的高峰。这年剧团以第一、二代演员为主演带领着新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演员们,带着诸城剧团的看家戏《五女征南》、《双凤冤》、《碧玉簪》等剧目,沿着铁路线从青岛开始一直向西巡回演出半年多的时间到达济南,受到了省长李宇超的接见。那个时候孙日明、胡玉兰等第二代演员已经担任主角,成为剧团的台柱子。

 

  讲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二位老师不禁表现出深深地自豪与怀念。然而正在剧团如日中天的时候,县里传来要保留京剧团,将茂腔剧团下放到寒亭的消息,当时寒亭地区并不流行茂腔,剧团一旦下放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这危急的关头,王仙梅老前辈带领着胡玉兰等一干年轻女演员,上诉陈情,保住了茂腔剧团。胡玉兰老师回忆这次事件的时候,感叹到“生活那么艰苦,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在诸城地界演出全靠步行,但是那会是剧团最红火的时候,在各次汇演中次次一等奖,每年演出得有一千多场,到了每个村都不让走!” 的确,就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当时的演员们却精进了艺术,逐渐形成了诸城茂腔的特色。原本以为剧团保住了,能够继续演戏了,却不想1965年国家号召“一县一团”,诸城县茂腔剧团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地被撤销建制了。

 

  当时恰逢胶南县成立茂腔剧团,来诸城挑选演员,演员们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平常的一次演出,却是最后的亮相。演员们在台上演,胶南剧团在台下挑,最终经过挑选后协商,那些不愿意放弃茂腔事业的如王仙梅、刘桂英、曾子明等老艺人包括胡玉兰、孙日明两位在内的12位精英演员调入胶南县茂腔剧团,其他人员安排到各行各业。

 

  文革开始后胶南茂腔剧团撤销,老演员被批斗下放,孙、胡两位老师也被下放到工厂当了工人。直到1978年,由祁艳君老师牵头恢复茂腔演出,请县委出面将孙、胡两位老师调回诸城。同年由孙日明老师回忆执笔整理剧本的《天河配》在七夕期间上演,一天五场连演十几天,几乎是所有的诸城人民都观看了这次演出。这次演出也宣告了沉寂十多年的诸城茂腔的正式回归。

 

  自此孙、胡两位老师作为重新成立的诸城茂腔剧团元老之一,既是演员,又是老师,一边演出一边传艺,培养了大批刚入团的年轻演员,为茂腔剧团的又一次鼎盛做出了贡献。然而毕竟时代在变迁,无论多好的传统艺术也抵挡不了所谓新潮文化的冲击。1986年茂腔剧团改制为艺术团,胡玉兰老师被调入工厂工作,不仅没有等到即将到来的国家二级演员职称,也离开了心爱的茂腔舞台。

 

  都说戏如人生,现在远离舞台多年的胡老师退休在家,偶尔开口唱上一段《小姑贤》里面的刁氏,依旧与当年观众印象中那个“恶婆婆”不差毫分。而孙老师却还似年轻时的一腔热情,在为自己的爱好而奔走。2014年3月8日,二老古稀之年跟随儿子作为特邀嘉宾登上了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表演了茂腔《梁祝》中马文才与张媒婆的一段,得到了师胜杰评委的高度赞赏与评价,让全国观众了解并感受到了茂腔的艺术特色。

 

  演员都知道,不能做“本色演员”,只会演那类跟自己本身性格特点相同的角色,要做任何角色都能胜任的“性格演员”。两位老师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演了数不清的戏,不受行当的限制,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不同人物。现在能听到的录音里,孙老师《梁祝》中的马文才、《西京》中的李彦荣、《李天宝娶亲》中的张忠实、《秦香莲》中的韩琪、《半夜夫妻》中的县令等;胡老师《东京》中的老卖、《西京》中的裴秀英、《打金枝》中的皇后、《秦香莲》中的国太、《财神女婿》中的耙婶等等。这一系列的活灵活现的舞台形象,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艺术财富,是当之无愧的“性格演员”,衷心祝愿两位老师健康长寿!

 





关键词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9136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