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诸城APP
诸城信息港——传播时尚信息 关注百姓生活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繁体中文

与茂腔一起走过的七旬年华

记非物质遗产茂腔传承人李树梅

管珊

2016-11-13 09:02:38来源 诸城信息港

  诸城茂腔扎根于农村,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唱词、唱腔浅显易懂、婉转悲切、亲切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民间道德风尚、民间文化交流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006年11月,该项目被推荐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说起诸城地方文化就不得不说诸城茂腔,一提诸城茂腔,就不得不提李树梅。李树梅1945年出生,今年已经71岁,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也是诸城茂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退休前任诸城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长。她是诸城茂腔名家,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精神头依然十足,一生的茂腔功底让她现在表演起茂腔来仍然是唱腔圆润,身段标准优美,深受诸城人民的喜爱。
 
3.jpg
 
  李树梅第一次登台是在她七岁的时候,虽然那时表演上还稚嫩,也并未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受到村里老人唱茂腔戏的影响,耳濡目染,所以从那时起就开始在台上演一些小戏,表演一些小角色,如小书童之类的角色。
 
  “我之所以打小就会唱茂腔是由于我哥哥李树林的教导。我哥长我十岁,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艺术爱好者,我哥就在村里成立业余茂腔剧团,经常组织拍戏,表演诸城茂腔。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没有电视,就连放电影的都没有,一到了冬天哥哥就把家中棉被的被里拆下来挂在炕上充当幕布,把炕当作戏台,手把手的教我怎样上台下台,怎样从幕布后面怎样出来,怎样甩袖等表演。” 李树梅回忆起小时候哥哥在艰苦的条件下教授自己茂腔表演的点点滴滴非常的感动。
 
  1957年正式成立“诸城县茂腔剧团”,旧团址设在北关教堂西院,1958年茂腔专业剧团开始招考,年仅13岁的李树梅就报名参加了考试,并顺利通过,由此开始了专业学习茂腔的生涯。她从进入茂腔剧团就开始在住在了剧团,专心致志的开始学习茂腔表演,虽然艰苦,但那却是李树梅最宝贵最多姿多彩的一段时期。
 
  李树梅说:“刚进剧团的时候虽然要求七点开始练功,但是我们这些学员一般都是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到扶淇河旁边的树林里去练嗓子,练到快七点再回剧团,回到剧团接着练两个小时的功。”刚开始练功的时候先从基本功练起,压腿、踢腿、下腰、翻身等。后来慢慢练起了水袖组合、花旦组合的动作,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李树梅的表演更加细腻,也慢慢的演起了大角。
 
李.jpg
 
  由于李树梅基本条件不错,也肯吃苦,便被剧团视为重点培养对象,那时候的诸城流传着一句话“三天不喝水,也要看看王仙梅”,受到重视的李树梅就跟随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王仙梅学习茂腔中的青衣。1962年,诸城县茂腔剧团赴济南向省作汇报演出,李树梅出演《双凤冤》里的彩凤,受到副省长的亲切接见,并留影合念。1965年地方剧团取消,喜爱茂腔的李树梅受到了一次大的阻碍,直到1978年诸城茂腔剧团二次成立。由于茂腔演员人数和专业水平欠缺,便将在文化局工作的李树梅借调到了茂腔剧团帮助演出,三年后,李树梅有被调回了文化局工作,在工作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茂腔,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练习着茂腔。直到退休后,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茂腔当中。
 
2.jpg
 
  现在老一批的茂腔演员退休了,专业的茂腔剧团相对减少,但是由于诸城茂腔是源于本地、深受本地人喜爱的地方戏曲,所以在诸城的各个地方依然活跃着约十几支茂腔业余剧团。李树梅退休后,经常被业余剧团情去排戏,指导茂腔演员表演。
 
 1.jpg
 
  李老师谈起诸城茂腔的传承来,皱起了眉头,对诸城茂腔的传承有着担忧。李老师告诉记者说:“自己年少时吃得苦就是源于对诸城茂腔发自内心的喜爱,自己这一辈子一直对茂腔充满着热爱,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支持诸城地方戏曲的发展。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所学、所知、所悟教授给后来者,为诸城茂腔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传承下来”。正如李树梅老师所说,只有不断的发掘年轻艺术人才,在剧目和唱腔旋律上更要推陈出新,创造出有地方特色,又有现代韵味的旋律,才能把诸城茂腔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9136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返回顶部